搜尋

購買清單

我要結帳

總計 共0件

大航海時代下的關島

今日的關島處處可見西班牙文化的影子,原因在於過去關島曾被西班牙殖民了三百年

【登陸悲歌】
1521年3月6日麥哲倫從關島南部的猶馬特克村(Umatac Village)附近登陸,這一天被定為關島發現日,麥哲倫說他發現了查莫洛人,西方世界發現這個太平洋上的小島;查莫洛人則說,是他們發現了歷經長程航行,物資極度匱乏的麥哲倫航海隊,查莫洛人出動所有的傳統獨木帆船,友善且好奇地打量這些大船與上頭的紅髮傢伙,也因此麥哲倫一開始將此島命名為帆船之島(Islas de las Velas Latinas)。
好客的查莫洛人在船隊停留關島期間給予他們食物與淡水,而這些習慣以物易物的查莫洛人也就自個兒登船拿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此舉讓麥哲倫憤怒不已,深覺得這些島民簡直就是強盜,下令驅趕並且屠村,並將此島改名為竊盜島(Islas de Ladrones)。 百年來的風風雨雨早已不在,如今猶馬特克村佇立著麥哲倫登陸紀念碑,旁邊還有一個可以眺望南部海岸線的小公園哦。 關島麥哲倫登陸紀念碑

【殖民統治下的酋長】
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商船帶著天主教信仰來到關島,1565年起展開長達三百年的殖民統治,文化差異與信仰上的諸多概念互相衝突,流血屠殺太多故事來不及被記載。但有個人物的名字被流傳了下來,他是大酋長Quipuha,這個名字在查莫洛語就是堅強的意思,查莫洛人為母系社會,以一個個的小村落為單位,主事者通常都是女性,且她們擁有權力與土地所有權,大酋長Quipuha顯然在當時是個極有社會地位的男子,具有與其女性協商、決議等地位,並承繼了家族的土地。在聖維多利神父(Padre 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等第一批傳教士來到關島時,大酋長Quipuha與西班牙人和談,接受神父為他受洗,成為關島第一個天主教徒並捐出自己的土地興建關島第一座教堂─聖母瑪利亞教堂(1669年落成,現今的教堂是1958年重建的)。現在位於關島1號公路與4號公路的大酋長Quipuha公園,聳立著這個男子的雕像,其黝黑高大的形象在查莫洛人心中悠悠地畫出與西班牙文化衝擊又交融的第一頁。 關島大酋長卡普哈雕像

【碉堡遺跡】
西班牙海上霸權時代,建立了從馬尼拉到墨西哥之間的太平洋貿易航線,將東亞的商品帶往美洲大陸,殖民地關島成為這條航線上的重要補給站,隨著海上利益,海盜也隨之而來,西班牙政府在猶馬特克灣上興建了多處軍事防禦設施,嚴防海盜侵略,最後一處完成的便是Fort Nuestra Senora de la Soledad 索來戴堡,意思是我們孤獨的聖母。從1568年起她佇立於懸崖,直到1815年太平洋貿易航線的最後一次航程,兩個世紀以來默默守護著這條經典航線。你是否聽過那些海盜傳說,大帆船的遠航,望向海面,試著幻想當年故事這裡真實上演! 關島索來戴堡

【查莫洛神話】
看看關島地圖,東海岸的貝果灣(Pago Bay)是不是凹了一角啊!根據古老的查莫洛神話,有天來了條大魚,牠一天一天慢慢地啃食關島,總是神出鬼沒不知去向。查莫洛少女經常群聚在泉水邊洗頭討論這條怪魚,一日,一位少女發現某些蹤跡,她推論大魚就躲在泉水下方,隔日,號招了許多少女,她們用頭髮編織成一張大網,開始吟唱優美的歌聲,把大魚引出水面成功捉拿了牠!解決了關島被啃食殆盡的命運!查莫洛人是母系社會,諸多傳說都與少女、女性有關,西班牙人帶進天主教後,在文化衝突下為保存自己的文化,故事呈現了轉化,劇情不變,只是主角換人當,故事是這樣說的,以前的查莫洛人的生活是簡單開心的,但隨著外來者、異族通婚、部落間的鬥爭,他們的生活越來越不開心,還伴隨著一個外患 ─ 啃食貝果灣的大魚,有一天Virgin Mary來到了關島,用她的頭髮捕捉這條大魚,並帶來她的祝福化解島上許多紛爭,島民非常感謝她,改稱她Saint Mary並視她為太平洋島嶼的守護者。 關島貝果灣

看更多關島歷史